On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15 10:04 AM, Anita Kao <sansank99@yahoo.com> wrote:
Subject: Fwd: 何苦自暴其短 - 信懷南專欄
To:何苦自暴其短我看柯來瘋之四2015年02月15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 02月18日上網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因水門案下臺,黯然離京,有名的幽默專欄作家包可華 (Art Buchwald) 如喪考妣,因為他知道從此就筆下就沒有提供他調侃的重要來源之一的尼克森可寫了。台北自從選出個新市長,刮起一陣「柯來風」後,的確替掌門人提供了不少可以一寫的議題。每當掌門人認為該講的話已經講完可以收攤的時候,柯市長突然又冒出一些值得探討的話題,並且一個比一個更荒腔走板。既然老柯要欲罷不能的講,老信也只好欲罷不能的寫,而各位也只好欲罷不能的看囉。馬克在吐了溫之前曾經說過一句反諷的名言 -- 一個無知又非常自信的人,那一定會成功。柯文哲就是馬克吐溫口中成功的樣板。柯文哲是台北市市民選出來的市長,外交應該不是他業務的優先重點,也不是他的長項。上次說人家英國交通部長送他的禮錶是破銅爛鐵,這臉已經丟到國際間去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的專訪時,用亞洲四個華人為主的地區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大陸為例,發表他的「被殖民越久,則越先進」的寶貴/不寶貴/&^%$#@ 的意見。我把原文找出來看,這段話的英文是 "The longer the colonization, the more advanced a place is"。此語一出,台灣上下譁然,天下哪有一個曾經是殖民地的政治人物和行政首長會講,該講,或敢講這種話?老柯一看苗頭不對勁,連忙怪《外交政策》翻譯錯了,並畫蛇添足補充說自己指的先進是指「文化 (culture)」而言。各位要知道,《外交政策》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本在超級市場付錢口賣的那種八卦雜誌,派來訪問老柯的是位會講中文的記者,老柯的回答用的是中文,說《外交政策》翻譯錯了,人家就把訪問的錄音公佈在網上讓大家自己去聽。事到如此,人贓俱獲,老柯自知理虧,只好認錯,這不單單是失言和鬧笑話的問題,這牽涉到說謊的問題了。柯文哲之所以能當選,是台北選民相信他有其他政客沒有的直白和誠實的優點。如果柯真的相信殖民越久,則越先進的話,那他就該堅持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否認,這樣我還會佩服他是條漢子。但他的否認居然是扯謊,扯謊又被拆穿,這和他看不起的政客有區別嗎?柯文哲從文化高低的比較,認為被殖民越久越高級,因此新加坡勝過香港,香港勝過台灣,台灣勝過大陸,越南受過法國的統治,遇紅燈停,人靠右走勝過中國大陸。柯對文化的認知,似乎只限於遇紅燈停,人靠右走的層次。柯的這些看法,在邏輯上根本不通,非洲被殖民最久,文化最高級嗎?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印度同被英國殖民,在文化高低的差距上真像老柯說的和殖民的長短有直接的關係嗎?柯文哲說越南人比大陸同胞守交通規則,是否如此我不敢說,但要比較也得考慮比較的抽樣是否合理?就好像我們常說老中比老墨聰明,但你不能用受過高等教育的老中和你家的老墨園丁或清潔工比吧?柯文哲的訪問中,槓上開花提出一個「兩國一制」的主張也是自找麻煩。如果真能做到「一制」,那還需要「兩國」幹什麼?就算老蔣在做反攻大陸的夢時,出發點也是建築在「一國一制」的基礎上。柯開章明義就挑明以「兩國」為出發點,直接衝撞老共的底線,以後在和大陸打交道上,恐怕要出問題了。在《外交政策》的專訪中,柯強調「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重要」﹖我認為做台北市長,做對的事和把事做對都重要。我不知道為什麼柯沒有準備好就冒然接受《外交政策》的專訪?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奧斯卡的頒獎會場,一個光著屁股的男人為了出風頭,在眾目睽睽下跑上了頒獎台,結果當然被警衛架了出去。臺上主持頒獎的英國明星大衛尼文 (David Niven) 冷冷地說:Isn't it fascinating to think that probably the only laugh that man will even get in his life by stripping off and showing his shortcomings? 這是集風趣,幽默,急智於一身的經典名言。是我送給柯文哲的最好勸告,我就不翻譯了,免得說翻譯錯誤。柯不是我理想中的市長人選,但既然選上了就希望他好好幹。不要為了出風頭而老是「自暴其短」。球賽有四節,第一節犯錯誤失了分還有時間改正和彌補,到底老柯輸則台北輸,對我並沒好處。懷南補記﹕如果說信文善用雙關語,這篇文章用的標題和例子算是把雙關上限推到小童不宜的 R 級了。春節期間,百無禁忌,雕蟲小技,與君同樂耳。勿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